文/孙静
周五下班的途中,当“考生专用通道”的牌匾在地铁口竖起,恍若一道穿越时空的光,将记忆拉回20多年前的盛夏。那些以为被时光冲淡的记忆,竟清晰得如同发生在昨日。细细一算,原来距离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了整整23年。
记得那时我们是7月7日高考,或许是内蒙古独特的地理位置,阳光虽炽热,却总有清风掠过,带来一丝凉意。最后一门考试时,天空还飘起了小雨,带来沁人心脾的凉爽,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温柔起来。那时的高考,没有鲜花簇拥的仪式感,没有旗袍摇曳的祝福,也没有记者的现场采访。只有校门口三三两两翘首企盼的家长和老师,我在人群中却始终没找班主任熟悉的身影,至今仍带着些许遗憾。
母校包钢五中(今包头市第九十七中学)与考场包头市第七中学不过5公里的距离,却承载着青春最特别的旅程。1路公交车的叮当声,串联起3年求学路,也串联起高考3天的记忆。当旗县同学乘坐的大巴车驶入考场,我们这些“公交考生”既羡慕又骄傲,“看人家学校多重视,都包车呀”,同学们纷纷议论。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妈妈担心我中午休息不好,特意寻了考场边的酒店,可倔强的我却坚持每天往返,妈妈拗不过我,最后我还是坐着那辆两米来长的大公交,晃晃悠悠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高中3年,周周测验,月月模拟,早已将考试淬炼成习惯。走进考场的我内心出奇平静,就像对待一次普通测验。怀着一颗平常心,3天的高考时光转瞬即逝。而最惊心动魄的时刻,莫过于估分的瞬间。那时填报志愿和现在还不太一样,是先报学校,后出成绩。大家需要估分来报学校,考完后的第一件事是立刻对照标准答案,仔细核对自己的答案,估算考试分数。吃饭都被抛诸脑后,生怕时间一长,都忘了自己的答案。如果你对完答案,分数还不错,恭喜你可以准备下一场考试了;如若分数不理想,沉重的压力如晴天霹雳,过程极具戏剧性。几分的差距,像命运的丝线,悄然编织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作为艺术生,我已经提前拿到专业课合格证,所以报的学校就在拿的几个证里。我考的还不错,正常发挥,班级第二名,也顺利地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当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我与同窗奔向梅力更,那一刻仿佛走入了世外桃源,在飞瀑流泉间,在云雾缭绕处,第一次读懂了“泉眼无声惜细流”那让人心醉的神韵。
回首高中时光,无数个画面在脑海中闪现:无数次穿梭在美术楼和教学楼的连廊中,脚步匆匆,为了追逐梦想而努力;周末背起画夹、踏着我的风火轮抢到素描课的第一排,承载着对艺术殿堂的向往;深夜妈妈精心准备的宵夜,还有那盏总是最后熄灭的台灯,照亮了无数个奋斗的夜晚……我才明白高考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人生的这场历练。那些刷过的题、背过的单词,让我领悟了学习的深层次逻辑;那些迎着朝阳的清晨、挑灯夜战的深夜,日积月累的坚持,锻炼出了我坚韧的品格。这些能力和习惯,都将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陪伴我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战。
孩子们,愿你们在高考这场青春的战役中,收获的不仅是理想的成绩,更是一段值得一生珍藏的美好回忆。请相信,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你们的努力终将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