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家庭周报百花园 沙漠看海 灵感一刻 夜宿巴音布鲁克

第7版:百花园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29 日 星期五   07

夜宿巴音布鲁克

文/王张应

早上出发。车子走走停停,颠簸了近10小时。一路上,车窗便是取景框。框内画面不停切换,荒漠、草原、森林,惹得车上阵阵惊呼。再美的风景,久看也会疲劳。午后,车里越来越安静,同伴们或假寐或真睡。

我时而闭目养神,时而睁眼看窗外。车子奔驰在新疆和静县广袤无边的原野上,前方一群建筑物在视野里越来越清晰。忽有人惊呼,到了,到了。

到巴音布鲁克景区,已是19时。别以为那是傍晚,离天黑还早着呢。太阳斜挂于西天,一点点慢慢下滑。待日头隐身,西山顶上只剩火红晚霞,要到22时。那个时间,在许多地方,早睡的人们已入梦乡。在巴音布鲁克,日头刚下山,天黑还得一段时间。

车子穿过巴音布鲁克主街,绕到小镇北边山下,在一片平坦的草地上停下。到场了,今晚就住这儿。辽阔的绿色草地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白色蒙古包。

盛夏的巴音布鲁克,比想象中还要清凉,凉到近乎寒冷。一下车,便有股冷风从草丛间爬起来,钻进两条裤管,顺着腿往上爬,爬过膝盖,人便禁不住打个寒战。难怪草原人习惯将裤腿紧锁,掖进深筒皮靴里,原来是不给风钻入裤管的机会。

挑开厚重的门帘,鱼贯而入,闪进蒙古包。里边是个半圆形大炕,沿着弧形边缘,摆一溜折叠整齐的铺盖。以前在蒙古包里吃过饭,这是第一次夜宿蒙古包。看到半圆形的大炕,还有炕上的被褥卧具,能想象出我们一行8条汉子躺在炕上是何等壮观的场面。那就是一把摊开的大扇子,每个人都是一根扇子骨。

打量蒙古包大炕,明白它的用法,便找准自己的位置,脱鞋上炕。从行囊里翻出压底的冬装,随即穿上。上身是一件冲锋衣,下身是一条保暖裤。来新疆前预备的御寒衣裤终于用上,也算没白驮这兄弟俩到西域溜达一趟。

身上暖和,人便安定下来。坐在炕上翻看手机,查当地天气预报。其时室外气温9℃,夜间最低气温会降到4℃。在家乡江淮平原,这种气温多在冬天出现。那套御寒衣物,一路上都嫌笨重,悔不该在炎炎夏日里带它们出门远行。这下才庆幸有它们在身边,否则巴音布鲁克这一关可就难过了。其实,真没带御寒衣,办法还是有的。晚上去镇上闲逛时发现,几家小商店都有冲锋衣出售,据说还能出租。

夜里4℃的低温,睡在跟星星、月亮仅相隔一层薄薄帆布的蒙古包里,一群穿着短袖衫来新疆的人,自然担心寒冷。好在蒙古包里备有一只煤炉子,可生火御寒。于是找主人讨来一铲子煤炭,睡前将炉子烧起来。

夜渐深,外面气温渐低,里面炉火渐弱。借着来自门帘边隙的微光,穿鞋下炕。掀开门帘,猫腰侧身出门。

外面真冷。中午还是夏天,后半夜就到了冬天。抬头望天,星星眨眼回应,一弯残月昏睡天边。低头看草地,叶尖上顶着晶莹的露珠。

随口轻吟唐人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尚在农历六月间,离九月初三早着呢。

草地上寒气袭人,不可久留。吸几口凉沁沁的草香空气,便钻进蒙古包,卧炕静候天明。

更美的风景,总在明天。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