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境地区游玩,要特别留意警示标识。这是我的警民联系卡,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8月1日清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乌兰山景区门口人流如织,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黑山头边境派出所民警邓小龙一边发放警民联系卡,一边耐心叮嘱游客。
话音未落,不远处传来孩童的哭声。一名男孩追逐蝴蝶时不慎摔倒,膝盖被擦伤。邓小龙快步赶过去,蹲下身轻轻扶起小男孩,柔声说:“小朋友别怕,叔叔给你处理一下就不疼啦。”他迅速从随身携带的急救包里拿出创可贴和消毒湿巾,小心翼翼地帮孩子清理伤口,还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摸出一颗水果糖:“你看,勇敢的小朋友有奖励哦。”小男孩含着糖,哭声渐渐停了。周围的游客笑着说:“这民警同志不光守护大家平安,还特别会哄孩子,景区有这样的民警真暖心!”
类似场景在乌兰山景区经常可见。作为国AAAA级景区,乌兰山景区年均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高峰日客流量超过6000人次。面对较大的管理压力,黑山头边境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旅游警务+科技+联动+服务+N”工作模式,推动警务力量向景区延伸、向游客身边贴近,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走进乌兰山景区,外墙蓝白相间的两座“北疆·右岸”快警站格外醒目。站内配备急救箱、充电宝、导览图等便民设施,墙上电子屏实时更新各景点人流热力数据,民警根据数据动态调整巡逻路线,确保“景中有警、警随景动”。黑山头边境派出所所长阿尤其扎布介绍:“上个月有位游客突发低血糖晕倒,我们通过智慧监控及时发现其异常,3分钟内就赶到现场施救。”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由保洁员、停车场管理员组成的“平安巡防队”,身着统一马甲,在景区检票口、停车场疏导人流;党员志愿者、护边员组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穿梭于步道间提供咨询引导;企事业单位安保人员组成的“平安联盟”,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景区处处皆是‘平安哨’。现在景区保安、保洁员都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2024年通过群众提供线索,成功化解25起矛盾纠纷。” 阿尤其扎布说。
每一次紧急救援,都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段暖心故事。今年6月以来,黑山头边境派出所累计接处警92起,其中救助类警情61起,救助游客12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超35万元。一组组数据见证了黑山头边境派出所“旅游警务”的温度。
(据《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