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家庭周报聚焦 让生育之路更加温暖顺畅 舞蹈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第2版:聚焦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6 月 20 日 星期五   02

舞蹈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舞蹈作为一种集视觉、听觉、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审美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舞蹈教育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也日益重视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审美能力不仅是一种艺术欣赏能力,更体现为学生对舞蹈风格、身体语言与内在情感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然而,在当前的舞蹈教学中存在着审美培养缺失、评价标准单一、教师观念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学生艺术个性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探索有效的审美能力培养路径,已成为舞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舞蹈审美能力的内涵与价值

(一)舞蹈审美能力的基本内涵

舞蹈审美能力是一种以感知、理解和评价舞蹈作品为核心的综合性能力,既包括对舞蹈动作、节奏、结构等外在形式的感受力,也包含对舞蹈情感、意境和风格的理解力与表达力。从心理层面看,审美能力体现为个体对舞蹈美的敏锐反应与主观判断,从教育层面看,它是舞蹈素养的核心组成,是情感、认知与行为三者的整合。

(二)审美能力在舞蹈教育中的价值

审美能力在舞蹈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舞蹈美”的深刻认知,拓展其艺术视野,增强文化理解力;另一方面,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舞蹈表达的内在丰富性,提高创编和即兴能力,实现从“技能训练”向“艺术表现”的转化。同时,它也是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构建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与审美情趣。

二、当前舞蹈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术轻审美的教学倾向

在很多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过度强调动作规范与技巧难度,将教学重点放在“表面还原”与“标准统一”上,忽视了学生对舞蹈美感与情绪的体验。这种模式导致学生成为技术执行者,而非艺术表达者,久而久之,审美感知能力逐渐弱化。

(二)审美教育内容的单一与碎片化

部分课程缺乏系统的美育体系设计,将审美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舞蹈欣赏或作品解析,内容局限于特定风格或流派,缺乏多样化与跨文化视野。同时,课程之间缺乏联动与整合,审美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特征,难以形成学生稳定的审美认知结构。

(三)审美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舞蹈教育中对审美能力的考核标准普遍模糊,多以技术水平和表演完成度为主,对学生在审美认知、个性表达、情感投入等方面的评价较为欠缺,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也难以激发其内在审美动力。

(四)教师审美引导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舞蹈教师的教学理念仍以“技能传授”为核心,缺乏美育背景与跨领域的艺术素养,难以从艺术史、文化学、心理学等角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审美。教师自身审美素质的局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发展路径。

三、舞蹈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

(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审美内容设计

建立以审美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根本路径。应在专业技能课程中嵌入审美体验环节,如通过“动作与情绪联动”训练、“风格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技术学习中增强感性认知。同时开设独立的舞蹈美学、舞蹈文化、舞蹈评论等课程,系统传授审美原理与方法,构建从感知—理解—判断—表现的审美发展梯度。

(二)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审美体验感

教学手段应从单一的动作示范转向多样化、情境化。教师可采用情境导入法、角色扮演法、即兴创作法等方式,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舞蹈的情感张力与美学价值。例如,在教授古典舞时,可引入文学作品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情境,从而提升审美共鸣。

(三)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注重过程与个性

审美能力的培养需通过科学评价加以引导。在教学评价中应设置“情感投入”“风格理解”“创意表达”等指标,形成以表现过程为核心的多维评价体系。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对不同风格和视角持包容态度,避免审美标准的单一化,促进学生自主审美体系的建构。

(四)提升教师审美引导与跨界融合能力

高校应加强舞蹈教师的美育素养培养,通过定期培训、交流学习与跨学科教学实践,拓展其审美教育视野。鼓励教师与美术、音乐、戏剧等专业合作,借助多元艺术语言提升舞蹈课堂的审美深度。同时支持教师参与舞评写作、展演策划等活动,提高其对舞蹈审美内涵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五)营造校园艺术环境,拓展审美外延空间

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是审美能力发展的外在基础。学校可通过定期举办舞蹈展演、艺术节、美育讲座等活动,打造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平台,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审美场域中提升感受力与判断力。此外,引导学生参与舞蹈创编与舞评撰写,也能有效促进其审美思维与批评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舞蹈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训练身体技艺,更在于唤醒与提升个体的审美意识与艺术感知能力。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舞蹈教学应打破“唯技术论”的桎梏,回归审美本源,探索融合课程、方法、评价与师资的多维培养路径,促进学生从“跳得好”到“跳得美”的转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舞蹈教育的育人使命,培养具有独立审美判断力、文化理解力与艺术表现力的新时代舞者。

(呼和浩特市领舞者艺术中心主任 阿茹乐)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