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家庭周报社区 当“老娘舅”有成就感 来了不见外,社区就是家 做志愿者,变“自家人” 开西餐厅,感受温暖

第6版:社区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6 月 06 日 星期五   06

广东深圳市蛇口街道 白俄罗斯籍居民塔季亚娜——

做志愿者,变“自家人”

○程远州

“这是我家乡风味的土豆饼,可以搭配奶油或黄瓜酱,请大家尝尝。”在广东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老年大学的课堂上,看到自己烹制的土豆饼受到欢迎,来自白俄罗斯的塔季亚娜(中文名:李檀雅)脸上露出笑容。她正作为蛇口国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与老年大学的学员交流分享。

蛇口国际志愿服务队于2020年正式注册成立,如今已有近400名注册志愿者,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国友人。“街道社区是生活空间,也是人与人建立联系的地方。我们希望将‘外来客’变‘自家人’,让外籍居民产生归属感。”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杨燕介绍,国际志愿服务队有专属标识和队服,不仅经常为涉外活动提供外语翻译、在出入境口岸为外国旅客提供导引,还广泛参与国际化街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目前,蛇口街道外籍居民超过3000人。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于2017年成立,旨在让外籍居民“来了就是深圳人”。中心提供临时住宿登记、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多项便民服务。针对外籍居民常遇到的银行卡办理、税务申报等问题,中心还编印中英双语《便民手册》,推出内容实时更新的“涉外服务锦囊”。“我在服务中心登记了住宿信息,也从这里开始真正了解深圳。”李檀雅说。

李檀雅说,她最喜欢中心组织的“看深圳”主题活动。活动中,李檀雅等外籍居民走访腾讯、光峰科技等企业,围观人工智能围棋对战,了解“AI+医学影像”等前沿技术……“深圳科技范儿很足,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机送快递、人形机器人等都有应用场景,每天都有新事物让人大吃一惊。”李檀雅说。

“原本我以为只会短暂停留,现在却越来越喜欢这里的生活。”李檀雅说,今年是她来到深圳的第四个年头,她不仅给自己起了中文名,而且彻底融入了当地生活。空闲时,她喜欢骑着共享单车或乘地铁四处逛逛。“深圳的城市建设非常好,公园绿地随处可见。全覆盖的5G网络和便利的移动支付,让我只要带着手机,走到哪儿都不用愁。”李檀雅笑着说,如果有朋友问深圳怎么样,她会告诉他们,“来吧,这里值得留下。”

(张文雅参与采写)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