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文华)近日,内蒙古工业大学推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 “饺子课堂”,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截至4月3日,该校两校区200名学员已完成课程并结业。
据了解,“饺子课堂”以“和面、调馅、擀皮、包捏”四大技艺为核心,结合多媒体教学与食堂面点师傅现场指导,系统讲解饺子的历史渊源与民俗寓意。学生须独立完成从和面到煮制的全过程,包好的饺子经食堂统一烹煮后由学生自行品尝,在“自食其力”中深化劳动成就感。
“包的是饺子,传承的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校团委负责人表示,课程旨在以劳动为纽带,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这次学会了包饺子,感觉很有用,以后在春节期间也可以为父母做顿美味的饺子。”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康雅娇开心地说。
“饺子课堂”是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团委与后勤处共同推出的一门劳育课程。金川校区朴园餐厅主管赵万利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个星期1节课,全年共40节课,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包饺子,在课程中找到乐趣,也有一项生活技能。”
下一步,内蒙古工业大学计划将 “饺子课堂”覆盖全体二年级学生,并逐步开发“民族面食技艺”系列课程,让劳动教育成为文化传承切入点,持续探索新时代劳动育人新路径。
编辑:超级管理员